专业名称:金融学(保险)
专业代码:
“ 金融学(保险) ”专业培养计划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适应新世纪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保险业务工作的能力,熟悉保险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在保险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端后备人才。可以继续报考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成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人才。
学生必须勤奋学习,努力掌握金融学方面尤其是保险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达到独立综合运用保险专业知识、用现代工程保险理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成为银行业、保险业、投资及其他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和科研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要求学生掌握保险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突出工程保险的特色。具体讲本专业培养这样四类人才:保险公司职员;保险代理人;风险管理顾问;保险行政管理部门及保险事业单位员工。
2.培养要求
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 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诚实,勇于创新。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保险学、统计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尤其要学习概率数理方法与各种统计软件、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理论,接受作为精算师、风险评估师等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的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对保险、银行、证券、投资及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观察、计量、分析与预测的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除英语、道德水平和身体状况的要求外,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数学和定量分析基础,受到比较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
2、掌握从事金融保险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熟悉金融保险业的政策和法规;
3、熟悉国家金融政策、保险法律、法规;
4、掌握现代经济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和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5、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如SAS、SPSS、R等),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健康人格的培养、决策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等。
3.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应用经济学学士学位。
4.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之一是培养具有宽且厚的数理、经济、金融、外语、法律、计算机应用基础, 具有一定的现代工程技术知识, 掌握现代保险理论和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全才”和“专才”。
本专业的特色之二是社会需求大,是目前乃至未来二十年内的热门专业方向之一。保险行业是我国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会更大。
本专业的特色之三是可以为有志于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同学打下一个全面的基础,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保险代理人证书、保险公估人资格证书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
课程体系说明
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想为:与国际保险专业教学体系接轨, 加大定量分析及外语课时数, 为学生后续相关学习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后今后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创造良好的条件。本专业增加精算学和风险管理类的课程数和学时数,系统地学习精算学类和风险管理类的相关课程,这有助于培养保险业高端人才。在专业课中增加课程设计和其他实践环节, 注意学生素质提高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课程, 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7.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
结合课程的教学,采取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聘请现场讲解以及到基层单位实习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具体安排有:
在二年级暑期社会实践中进行专业认识实习;
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暑期共5周,教师将协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
各类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共4个学分64学时;
在教学中经常性地聘请保险业业内人士现场讲解或座谈;
四年级第二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8.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71.5。